买通任督二脉 ?你也可以!
2023-05-04

武侠小说里多有练武者买通任督二脉练就神功的描写 ,虽然有艺术夸张 ,但任督二脉简直是存在的。

任脉,督脉,任督二脉,买通任督二脉

一、任脉

任脉是循行于人体正面的一条竖线 ,它起于胞中 ,下出于会阴 ,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 ,经咽喉部的天突穴到达下唇内 ,然后左右分行、环绕口唇 ,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 ,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 ,上至眼眶下的承泣穴。中医理论认为 ,腹为阴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 ,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又因为连接着人体的足三阴经、手三阴经 ,也就是六条正阴经 ,故又被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环绕口唇 ,要了解其是否气血富足和通畅 ,可视察嘴唇是否丰满、色泽红润。任脉气血充盈、通畅 ,女性月经规律 ,能顺利地孕育宝宝 ,显得美丽健康 ;男子则强壮有力 ,富于男性魅力。

保持任脉气血富足、通畅 ,要注意腹部保暖 ,天冷或开空调、吹风扇时不行袒露腹部 ,使之受寒 ;可时常做摩腹行动 ,从心窝下(巨阙穴)开始往下推腹 ,一直推到肚脐下三寸 ,分清泌浊 ,手法可先轻后重 ,使任脉通畅。气血亏虚者可适当摄入阿胶、当归、红枣、牛羊肉以及菠菜、樱桃、葡萄等含铁质富厚的蔬果 ,使任脉气血充盈 ;寒凝胞宫、气滞血瘀的人 ,可实验艾灸腹部的关元、气海和上、中、下三脘等五个穴位。


二、督脉

督脉循行于背部 ,中医有背为阳、腹为阴的说法 ,因此督脉可调治阳经气血 ,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 ,下出会阴部至尾骶部的长强穴 ,向后行于腰背正中 ,沿脊柱上行 ,经项后部至风府穴 ,进入脑内 ,沿头部正中线 ,上行至头顶百会穴 ,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 ,过人中 ,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上有几个最为要害的要穴 ,平时多加推拿 ,有益整条经脉的养护 ,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

1、命门:补肾壮阳。命门与肚脐的位置为前后对应 ,平脐绕身一周划一环线 ,腰后正中点就是该穴。平时用推拿锤或手握空拳轻轻叩击命门穴 ,可起到壮阳补肾的效果。每天叩击15分钟 ,以穴位处有温热胀感为佳 ,能够防治腰腿酸沉无力、周身疲惫、下肢浮肿、小便频繁、白带清稀、头晕或耳鸣等病症。

2、至阳:治胸背痛。该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 ,即坐位 ,两手自然下垂 ,两肩胛冈下角水平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处。凭据中医的天人合一理论 ,至阳穴的穴性与夏至意蕴相同 ,因此 ,冬病夏治三伏贴必选该穴 ,多用辛温发散的药物贴敷于此。

3、大椎:治痛绝穴。该穴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即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处下方的凹陷。大椎穴是传统养生的首选要穴之一 ,又是治疗诸痛之绝穴。针刺或在大椎穴拔罐 ,能提高人体正气 ,振奋一身阳气 ,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上 ,三伏贴、冬病夏治防治哮喘、过敏性鼻炎、寒性腰腿痛等慢性疾病 ,以及治疗阳盛阳亢引起的失眠 ,都离不开大椎穴。

4、百会:通全身 ,治百病。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前后仔细寻摸 ,凹陷处即为该穴。百会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 ,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平肝熄风、升阳举陷、宁神定志、调补中气之效。多用来治疗头痛、头晕、精神病、癫狂痫证、癔病、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 ,脑血管意外、中风昏迷、久泻不止、小便失禁、健忘失眠、脑痴呆、脑萎缩、中风失语等。

买通任督二脉 ?你也可以!

武侠小说里多有练武者买通任督二脉练就神功的描写 ,虽然有艺术夸张 ,但任督二脉简直是存在的。

任脉,督脉,任督二脉,买通任督二脉

一、任脉

任脉是循行于人体正面的一条竖线 ,它起于胞中 ,下出于会阴 ,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 ,经咽喉部的天突穴到达下唇内 ,然后左右分行、环绕口唇 ,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 ,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 ,上至眼眶下的承泣穴。中医理论认为 ,腹为阴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 ,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又因为连接着人体的足三阴经、手三阴经 ,也就是六条正阴经 ,故又被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环绕口唇 ,要了解其是否气血富足和通畅 ,可视察嘴唇是否丰满、色泽红润。任脉气血充盈、通畅 ,女性月经规律 ,能顺利地孕育宝宝 ,显得美丽健康 ;男子则强壮有力 ,富于男性魅力。

保持任脉气血富足、通畅 ,要注意腹部保暖 ,天冷或开空调、吹风扇时不行袒露腹部 ,使之受寒 ;可时常做摩腹行动 ,从心窝下(巨阙穴)开始往下推腹 ,一直推到肚脐下三寸 ,分清泌浊 ,手法可先轻后重 ,使任脉通畅。气血亏虚者可适当摄入阿胶、当归、红枣、牛羊肉以及菠菜、樱桃、葡萄等含铁质富厚的蔬果 ,使任脉气血充盈 ;寒凝胞宫、气滞血瘀的人 ,可实验艾灸腹部的关元、气海和上、中、下三脘等五个穴位。


二、督脉

督脉循行于背部 ,中医有背为阳、腹为阴的说法 ,因此督脉可调治阳经气血 ,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 ,下出会阴部至尾骶部的长强穴 ,向后行于腰背正中 ,沿脊柱上行 ,经项后部至风府穴 ,进入脑内 ,沿头部正中线 ,上行至头顶百会穴 ,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 ,过人中 ,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上有几个最为要害的要穴 ,平时多加推拿 ,有益整条经脉的养护 ,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

1、命门:补肾壮阳。命门与肚脐的位置为前后对应 ,平脐绕身一周划一环线 ,腰后正中点就是该穴。平时用推拿锤或手握空拳轻轻叩击命门穴 ,可起到壮阳补肾的效果。每天叩击15分钟 ,以穴位处有温热胀感为佳 ,能够防治腰腿酸沉无力、周身疲惫、下肢浮肿、小便频繁、白带清稀、头晕或耳鸣等病症。

2、至阳:治胸背痛。该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 ,即坐位 ,两手自然下垂 ,两肩胛冈下角水平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处。凭据中医的天人合一理论 ,至阳穴的穴性与夏至意蕴相同 ,因此 ,冬病夏治三伏贴必选该穴 ,多用辛温发散的药物贴敷于此。

3、大椎:治痛绝穴。该穴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即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处下方的凹陷。大椎穴是传统养生的首选要穴之一 ,又是治疗诸痛之绝穴。针刺或在大椎穴拔罐 ,能提高人体正气 ,振奋一身阳气 ,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上 ,三伏贴、冬病夏治防治哮喘、过敏性鼻炎、寒性腰腿痛等慢性疾病 ,以及治疗阳盛阳亢引起的失眠 ,都离不开大椎穴。

4、百会:通全身 ,治百病。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前后仔细寻摸 ,凹陷处即为该穴。百会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 ,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平肝熄风、升阳举陷、宁神定志、调补中气之效。多用来治疗头痛、头晕、精神病、癫狂痫证、癔病、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 ,脑血管意外、中风昏迷、久泻不止、小便失禁、健忘失眠、脑痴呆、脑萎缩、中风失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