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难受拔哪里?拔罐误区你中了几个?
2022-10-27

拔罐因其具有祛湿除寒 ,温经通络 ,活血化瘀 ,散寒止痛的功效 ,成为越来越多人青睐的养生保健项目。特别是真空拔罐 ,较之于传统火罐更宁静、省事 ,更适合居家操作。但是您对真空拔罐这种操作方式真的了解吗?真空罐是拔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吗?其实关于真空拔罐的认识误区还有不少 ,cq9电子官网入口商学院一次为您讲清楚!

拔罐,拔罐误区,适宜拔罐的部位

一、真空拔罐和传统火罐

真空拔罐和传统火罐作用一样 ,是以罐为工具 ,利用真空的负压 ,使之吸附于体表穴位 ,造成局部瘀血 ,以到达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由于真空拔罐操作简单 ,居家使用越发宁静 ,近年来更受到各人的认可。

在使用时 ,被拔罐者俯卧于床上 ,凭据治疗穴位的定位 ,放置罐器 ,每次抽气2至4次 ,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拔罐时 ,注意关闭门窗、空调 ,确保屋内温度适宜。建议连续时间5至10分钟 ,可凭据自身耐受情况酌情缩短时间 ,每周2到3次就可以了。


二、拔罐误区

1、拔罐时间越长越好:不少人认为拔罐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 ,甚至认为要拔出水泡才好。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做不光伤害到了皮肤 ,还可能会引起皮肤熏染。建议拔罐时间最好控制在5-10分钟。如果是皮肤稚嫩的女性、小孩或高龄老人 ,时间要减半。

2、同一位置重复拔罐效果好:一些人觉得拔一次不成就拔两次 ,同一位置重复拔 ,这样才气拔出效果。其实这样做 ,会对皮肤造成损坏 ,好比红肿、皮损等。建议拔罐的时候 ,可以在多个位置换着拔罐 ,以增加治疗效果。

3、拔罐后可以洗澡:很多人喜畛刳拔罐后就立即洗个澡 ,认为这样很舒服 ,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 ,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熏染。特别是洗冷水澡 ,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 ,汗腺开放 ,毛细血管扩张 ,所以很容易受寒着凉 ,导致寒湿之气入侵人体 ,有引起肌肉酸痛或伤风的可能。建议洗澡时间最好是在拔罐两小时后 ,拔罐后注意保暖 ,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4、哪儿难受就拔哪儿:很多人认为 ,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 ,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实这样是错误的 ,胸口疼首先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肚子疼也得排除急腹症等情况。家庭保健拔罐是在亚健康状态的时候拔罐 ,未病先防 ,真正发病了应该及早去医院排查。建议家庭保健拔罐常拔背腰部的督脉、膀胱经。

5、拔罐颜色越深越好:有的人认为拔罐后 ,颜色越深越好 ,这也是错误的看法。拔罐后的颜色只是对身体内在疾病的外在体现 ,颜色深一般提示受寒 ,有寒湿邪气;颜色浅一般体现气虚 ,痰湿体质 ,所以每个人的体质纷歧样 ,拔罐的颜色也是纷歧样的。

6、所有人都适合拔罐:有许多朋友认为不管是什么病都可以用拔罐解决 ,但实际上也有一些疾病不适宜拔罐 ,好比老慢支、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病的急性期 ,孕妇及年龄大且有心脏病、吃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的 ,或血小板少、凝血功效障碍的 ,外伤、皮肤有破损熏染、有肿物者不行拔罐。


三、适宜拔罐的部位

1、背俞穴:人的脊背是气血循环的主干道 ,而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 ,膀胱经是人体排毒最大的通道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漫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 ,可流通五脏六腑之经气 ,调治五脏六腑生理功效 ,促进全身气血运行 ,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现代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 ,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 ,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 ,调治神经系统的功效活动 ,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四关穴:在经络学中 ,有一组重要的穴位叫做“四关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讲:“五脏有六腑 ,六腑有十二原 ,十二原出于四关。”充实说明了“四关”的重要性。四关穴一般是指双侧合谷穴 ,俗称“虎口”和太冲穴 ,前者位于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后者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手阳明大肠经从手出发 ,沿着手臂外侧 ,终止于头面部的迎香穴。因此头面部以及五官疾病 ,如头痛、咽喉疼痛、口干、流鼻血、牙痛等 ,均可通过合谷穴拔罐进行治疗和预防 ,所以有“面口合谷收”说。同时 ,在合谷穴经常拔罐还可以保持大肠经的气血通畅 ,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及时排出体外。牙疼可以试试虎口拔罐。足厥阴肝经从足出发 ,沿着下肢内侧 ,绕过生殖器 ,循着两肋 ,上达头顶。因此 ,太冲穴拔罐可以防治头晕、头痛、目赤肿痛、腹痛、月经不调、疝气等病患。在太冲穴上拔罐还可以降血压 ,并具有调整情绪、清利头目的作用 ,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舒畅的情绪。

3、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 ,昔人称之为“长寿穴” ,对大脑皮层功效有调治作用 ,对心血管功效、胃肠蠕动功效和内排泄功效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 ,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 ,循行重新到足 ,纵贯全身 ,主要漫衍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 ,足三里不仅可以调治消化系统的功效 ,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多种全身性疾病 ,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

4、三阴交: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 ,脾统血 ,肾藏精 ,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 ,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治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 ,使先天之精旺盛 ,后天之精富足 ,从而健康长寿。  

哪里难受拔哪里?拔罐误区你中了几个?

拔罐因其具有祛湿除寒 ,温经通络 ,活血化瘀 ,散寒止痛的功效 ,成为越来越多人青睐的养生保健项目。特别是真空拔罐 ,较之于传统火罐更宁静、省事 ,更适合居家操作。但是您对真空拔罐这种操作方式真的了解吗?真空罐是拔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吗?其实关于真空拔罐的认识误区还有不少 ,cq9电子官网入口商学院一次为您讲清楚!

拔罐,拔罐误区,适宜拔罐的部位

一、真空拔罐和传统火罐

真空拔罐和传统火罐作用一样 ,是以罐为工具 ,利用真空的负压 ,使之吸附于体表穴位 ,造成局部瘀血 ,以到达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由于真空拔罐操作简单 ,居家使用越发宁静 ,近年来更受到各人的认可。

在使用时 ,被拔罐者俯卧于床上 ,凭据治疗穴位的定位 ,放置罐器 ,每次抽气2至4次 ,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拔罐时 ,注意关闭门窗、空调 ,确保屋内温度适宜。建议连续时间5至10分钟 ,可凭据自身耐受情况酌情缩短时间 ,每周2到3次就可以了。


二、拔罐误区

1、拔罐时间越长越好:不少人认为拔罐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 ,甚至认为要拔出水泡才好。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做不光伤害到了皮肤 ,还可能会引起皮肤熏染。建议拔罐时间最好控制在5-10分钟。如果是皮肤稚嫩的女性、小孩或高龄老人 ,时间要减半。

2、同一位置重复拔罐效果好:一些人觉得拔一次不成就拔两次 ,同一位置重复拔 ,这样才气拔出效果。其实这样做 ,会对皮肤造成损坏 ,好比红肿、皮损等。建议拔罐的时候 ,可以在多个位置换着拔罐 ,以增加治疗效果。

3、拔罐后可以洗澡:很多人喜畛刳拔罐后就立即洗个澡 ,认为这样很舒服 ,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 ,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熏染。特别是洗冷水澡 ,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 ,汗腺开放 ,毛细血管扩张 ,所以很容易受寒着凉 ,导致寒湿之气入侵人体 ,有引起肌肉酸痛或伤风的可能。建议洗澡时间最好是在拔罐两小时后 ,拔罐后注意保暖 ,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4、哪儿难受就拔哪儿:很多人认为 ,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 ,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实这样是错误的 ,胸口疼首先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肚子疼也得排除急腹症等情况。家庭保健拔罐是在亚健康状态的时候拔罐 ,未病先防 ,真正发病了应该及早去医院排查。建议家庭保健拔罐常拔背腰部的督脉、膀胱经。

5、拔罐颜色越深越好:有的人认为拔罐后 ,颜色越深越好 ,这也是错误的看法。拔罐后的颜色只是对身体内在疾病的外在体现 ,颜色深一般提示受寒 ,有寒湿邪气;颜色浅一般体现气虚 ,痰湿体质 ,所以每个人的体质纷歧样 ,拔罐的颜色也是纷歧样的。

6、所有人都适合拔罐:有许多朋友认为不管是什么病都可以用拔罐解决 ,但实际上也有一些疾病不适宜拔罐 ,好比老慢支、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病的急性期 ,孕妇及年龄大且有心脏病、吃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的 ,或血小板少、凝血功效障碍的 ,外伤、皮肤有破损熏染、有肿物者不行拔罐。


三、适宜拔罐的部位

1、背俞穴:人的脊背是气血循环的主干道 ,而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 ,膀胱经是人体排毒最大的通道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漫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 ,可流通五脏六腑之经气 ,调治五脏六腑生理功效 ,促进全身气血运行 ,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现代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 ,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 ,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 ,调治神经系统的功效活动 ,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四关穴:在经络学中 ,有一组重要的穴位叫做“四关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讲:“五脏有六腑 ,六腑有十二原 ,十二原出于四关。”充实说明了“四关”的重要性。四关穴一般是指双侧合谷穴 ,俗称“虎口”和太冲穴 ,前者位于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后者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手阳明大肠经从手出发 ,沿着手臂外侧 ,终止于头面部的迎香穴。因此头面部以及五官疾病 ,如头痛、咽喉疼痛、口干、流鼻血、牙痛等 ,均可通过合谷穴拔罐进行治疗和预防 ,所以有“面口合谷收”说。同时 ,在合谷穴经常拔罐还可以保持大肠经的气血通畅 ,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及时排出体外。牙疼可以试试虎口拔罐。足厥阴肝经从足出发 ,沿着下肢内侧 ,绕过生殖器 ,循着两肋 ,上达头顶。因此 ,太冲穴拔罐可以防治头晕、头痛、目赤肿痛、腹痛、月经不调、疝气等病患。在太冲穴上拔罐还可以降血压 ,并具有调整情绪、清利头目的作用 ,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舒畅的情绪。

3、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 ,昔人称之为“长寿穴” ,对大脑皮层功效有调治作用 ,对心血管功效、胃肠蠕动功效和内排泄功效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 ,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 ,循行重新到足 ,纵贯全身 ,主要漫衍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 ,足三里不仅可以调治消化系统的功效 ,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多种全身性疾病 ,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

4、三阴交: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 ,脾统血 ,肾藏精 ,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 ,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治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 ,使先天之精旺盛 ,后天之精富足 ,从而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