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国已成为医疗器械主要出口国,医疗装备工业如何通过高质量生长保持高速增长?国内企业应如何买通出海通道?
“高端医疗装备工业是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资本和人才密集的战略性工业,具有创新引领性、工业发动性,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是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3月20日,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兼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陈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体现,应加快推进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品牌国际化生长,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一、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加速
陈敏介绍,一批填补国内或国际空白的高端产物,如世界首款2米动态全身PET-CT、世界首款5.0T超高场磁共振、“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等,已实现从核心技术到核心部件全链条自主可控。
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已有凌驾400个产物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189个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临床价值显著的产物上市,其中仅2022年就有55个产物上市,一些产物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无人区”的突破。随着我国器械创新技术水平的不停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停扩大,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多家企业的产物,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域,涵盖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中东等生长中国家。
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头部效应仍需强化
《“十四五”医疗装备工业生长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能力、6—8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的目标。中国科学技术生长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朱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我国虽已涌现出一批医疗器械细分行业的领先企业,如重症监护仪器领域的迈瑞、心血管领域的微创、影像诊断领域的东软等,但与国际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百强榜》显示,中国仅有迈瑞和微创两家企业入选,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医疗连任营收前三强,美敦力的营收高达316亿美元,而迈瑞排名为32名,营收为39亿美元。
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指出,国内企业创新要素储蓄有限,从事要害零部件、重要原质料自主研发的企业较少,如在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用中空纤维膜、血液净化设备用透析膜、CT球管用真空高温轴承等原质料工业存在短板和空白。
三、对标国际顶尖水准,突破要害核心技术
全球“大卫生”“大健康”工业快速生长,我国医疗装备生长面临重要机遇。但当前全球工业链供应链面临区域化、当地化调整,发达国家争夺医疗装备竞争高地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打造工业链优势企业,激刊行业创新活力,增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企业对全球资源整合和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
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联影医疗卖力人张强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必须全线笼罩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只有突破要害核心技术,才气拥有话语权。”
高端医疗器械属于高新技术集成领域,创新要素、技术体系十分庞大。我国医疗装备向工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竞争压力明显加大。于清明体现:“要推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工业、船舶、通用机械、新质料等行业与医疗器械行业跨领域合作、跨行业融合创新,通过组织跨领域联合攻关,以科技创新夯实高端医疗器械工业基础。”
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发动成套医疗装备“走出去”,陈敏认为,应拓展对外医疗装备贸易生长空间,推动自主品牌与国外高端科研机构及教学医院的科研合作,为企业间务实合作搭建平台。此外,可在政府援外项目、“一带一路”等对外项目建设中,鼎力推广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产物,明确优先使用自主品牌高端产物,并将医疗装备自主品牌纳入《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成套项目主要设备质料推荐目录》中。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目前,中国已成为医疗器械主要出口国,医疗装备工业如何通过高质量生长保持高速增长?国内企业应如何买通出海通道?
“高端医疗装备工业是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资本和人才密集的战略性工业,具有创新引领性、工业发动性,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是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3月20日,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兼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陈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体现,应加快推进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品牌国际化生长,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一、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加速
陈敏介绍,一批填补国内或国际空白的高端产物,如世界首款2米动态全身PET-CT、世界首款5.0T超高场磁共振、“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等,已实现从核心技术到核心部件全链条自主可控。
据国家药监局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已有凌驾400个产物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189个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临床价值显著的产物上市,其中仅2022年就有55个产物上市,一些产物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无人区”的突破。随着我国器械创新技术水平的不停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停扩大,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多家企业的产物,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域,涵盖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中东等生长中国家。
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头部效应仍需强化
《“十四五”医疗装备工业生长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能力、6—8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的目标。中国科学技术生长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朱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我国虽已涌现出一批医疗器械细分行业的领先企业,如重症监护仪器领域的迈瑞、心血管领域的微创、影像诊断领域的东软等,但与国际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百强榜》显示,中国仅有迈瑞和微创两家企业入选,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医疗连任营收前三强,美敦力的营收高达316亿美元,而迈瑞排名为32名,营收为39亿美元。
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指出,国内企业创新要素储蓄有限,从事要害零部件、重要原质料自主研发的企业较少,如在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用中空纤维膜、血液净化设备用透析膜、CT球管用真空高温轴承等原质料工业存在短板和空白。
三、对标国际顶尖水准,突破要害核心技术
全球“大卫生”“大健康”工业快速生长,我国医疗装备生长面临重要机遇。但当前全球工业链供应链面临区域化、当地化调整,发达国家争夺医疗装备竞争高地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打造工业链优势企业,激刊行业创新活力,增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企业对全球资源整合和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
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联影医疗卖力人张强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必须全线笼罩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只有突破要害核心技术,才气拥有话语权。”
高端医疗器械属于高新技术集成领域,创新要素、技术体系十分庞大。我国医疗装备向工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竞争压力明显加大。于清明体现:“要推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工业、船舶、通用机械、新质料等行业与医疗器械行业跨领域合作、跨行业融合创新,通过组织跨领域联合攻关,以科技创新夯实高端医疗器械工业基础。”
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发动成套医疗装备“走出去”,陈敏认为,应拓展对外医疗装备贸易生长空间,推动自主品牌与国外高端科研机构及教学医院的科研合作,为企业间务实合作搭建平台。此外,可在政府援外项目、“一带一路”等对外项目建设中,鼎力推广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产物,明确优先使用自主品牌高端产物,并将医疗装备自主品牌纳入《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成套项目主要设备质料推荐目录》中。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