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到瓷,它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2021-04-07

华夏先祖智慧高,

物质文明起源早 。

陶器流传已至今,

泽福后人家传宝 。

历史上的今天

1913年4月7日,袁世凯密令进攻南京 。

1939年4月7日,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 。

1938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 。

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 。

1977年4月7日,中国与约旦建交 。

1990年4月7日,中国首次乐成发射商用卫星 。


英文世界中,以瓷器(china)来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庖感人民的一个重要的缔造 。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其时泛起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


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质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生长中亦饰演重要角色 。陶器的发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凭据自己的意志缔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工具 。


新石器时代

陶器的发现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 。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 。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


夏商周

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泛起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 。商代的白陶是原始瓷器泛起的基础,对瓷器的生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 。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泛起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生长,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


秦汉魏晋

到了西汉,上釉陶器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开始泛起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外貌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 。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


隋唐时期

到了隋朝,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已经生长成熟 。隋朝瓷器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唐代更有新的生长 。烧制温度、白度已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尺度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生长打下基础 。

唐代还盛行一种陶器——“唐三彩” 。唐三彩的泛起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越发富厚多彩 。


宋代辉煌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到达完全成熟的水平 。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台甫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物都有它们自己奇特的风格 。


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业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职位,尤其是青花瓷到达了登峰造极的田地 。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 。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陶瓷业生长到最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庞大的产物多有泛起,种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富厚 。到清代晚期,政府糜烂,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

民国时期

民国建立以后,各地相继建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物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生长可言 。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泛起过让世人注目的产物 。

从陶到瓷,它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华夏先祖智慧高,

物质文明起源早 。

陶器流传已至今,

泽福后人家传宝 。

历史上的今天

1913年4月7日,袁世凯密令进攻南京 。

1939年4月7日,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 。

1938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 。

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 。

1977年4月7日,中国与约旦建交 。

1990年4月7日,中国首次乐成发射商用卫星 。


英文世界中,以瓷器(china)来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庖感人民的一个重要的缔造 。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其时泛起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


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质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生长中亦饰演重要角色 。陶器的发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凭据自己的意志缔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工具 。


新石器时代

陶器的发现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 。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 。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早期盛行刻画花纹 。


夏商周

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经泛起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 。商代的白陶是原始瓷器泛起的基础,对瓷器的生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 。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泛起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生长,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


秦汉魏晋

到了西汉,上釉陶器开始广泛流传起来,多种色彩的釉料也开始泛起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外貌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 。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


隋唐时期

到了隋朝,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已经生长成熟 。隋朝瓷器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唐代更有新的生长 。烧制温度、白度已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尺度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生长打下基础 。

唐代还盛行一种陶器——“唐三彩” 。唐三彩的泛起标志着陶器的种类和色彩已经开始越发富厚多彩 。


宋代辉煌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到达完全成熟的水平 。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台甫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物都有它们自己奇特的风格 。


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业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职位,尤其是青花瓷到达了登峰造极的田地 。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 。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陶瓷业生长到最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庞大的产物多有泛起,种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富厚 。到清代晚期,政府糜烂,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

民国时期

民国建立以后,各地相继建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物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生长可言 。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泛起过让世人注目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