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
【成  份】阿司匹林
【功效主治】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
【规  格】40m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3365
产物说明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Asipilin Changrongpian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其化学名称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其化学结构式:

阿司匹林肠溶片

     分子式:C9H8O4

     分子量:180.16

【性状】本品为肠溶包衣片 ,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 ,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 ,也用于伤风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 ,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烧的病因 ,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 ,用药后可解热、使枢纽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 ,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 ,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枢纽炎:除风湿性枢纽炎外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枢纽炎 ,可改善症状 ,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 ,本品也用于骨枢纽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枢纽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 ,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可防止血栓形成 ,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哆嗦、人工心脏瓣膜、消息脉痿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投合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规格】40mg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 ,一次0.3~0.6g ,一日3次 ,须要时每4小时1次 ;②抗风湿 ,一日3~6g ,分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则应用小剂量 ,如每日80mg~300mg ,一日1次 ;④治疗胆道蛔虫病 ,一次1g ,一日2~3次 ,连用2~3日 ;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 ,然后进行驱虫治疗。(2)小儿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 ,每日按体外貌积1.5g/㎡ ,分4~6次口服 ,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 ,或每次每岁60mg ,须要时4~6小时1次 ;②抗风湿 ,每日按体重80~100mg/kg ,分3~4次服 ,如1~2周未获疗效 ,可凭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用于小儿皮肤黏膜淋投合综合征(川崎病) ,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 ,分3~4次服 ;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 ,分3~4次服 ,连服2月或更久 ,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 ,每日5~10mg/kg ,1次服。

【不良反映】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映。恒久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泛起不良反映。血药浓度愈高 ,不良反映愈明显。(1)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映(发生率3%~9%) ,停药后多可消失。恒久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2)中枢神经:泛起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 ,多在服用一定疗程 ,血药浓度达200~300μg/ml后泛起。(3)过敏反映:泛起于0.2%的病人 ,体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 ,服药后迅速泛起呼吸困难 ,严重者可致死亡 ,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症 ,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4)肝、肾功效损害 ,与剂量巨细有关 ,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 ,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禁忌】1、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映的患者。3、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4、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5、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 ,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6、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注意事项】1、制止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 ,包罗选择性COX-2抑制剂合并用药。2、凭据控制症状的需要 ,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可以使不良反映降到最低。3、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 ,都可能泛起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映 ,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映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 ,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映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 ,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以免使病情恶化。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 ,应停药。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泛起不良反映的频率增加 ,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 ,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4、针对多种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连续时间达3年的临床试验显示 ,本品可能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 ,包罗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药物 ,可能有相似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 ,其风险更大。即使既往没有心血管症状 ,医生和患者也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持警惕。应见告患者严重心血管宁静性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如果发生应接纳的步骤。患者应该警惕诸如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 ,而且当有任何上述症状或体征发生后应该马上寻求医生资助。5、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样 ,本品可导致新发高血压或使已有的高血压症状加重 ,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服用噻嗪类或髓袢利尿剂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 ,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包罗本品。在开始本品治疗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6、有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如液体潴留和水肿)病史的患者应慎用。7、NSAIDs ,包罗本品可能引起致命的、严重的皮肤不良反映 ,例如剥脱性皮炎、Stevens Johnson综合症(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这些严重事件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泛起。应见告患者严重皮肤反映的症状和体征 ,在第一次泛起皮肤皮疹或过敏反映的其他征象时 ,应停用本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妊娠头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 ,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 ,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在应用本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 ,在妊娠后3个月恒久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 ,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的最后2周应用 ,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恒久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 ,导致新生儿连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报道 ,在妊娠晚期因过量应用或滥用本品而增加了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不良反映。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 ,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 ,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故恒久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发生不良反映。

【儿童用药】小儿患者 ,尤其有发烧及脱水者 ,易泛起毒性反映。急性发烧性疾病 ,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 ,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有关 ,中国尚不多见。

【老年用药】老年患者由于肾功效下降服用本品易泛起毒性反映。

【药物相互作用】(1)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 ,因为本品可以降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生物利用度。再则胃肠道副作用(包罗溃疡和出血)却增加 ;此外 ,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 ,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醉氨基酚恒久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罗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2)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效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 ,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3)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 ,可增加出血的危险。(4)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恒久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 ,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 ,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 ,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 ,而且使本品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 ,从而增加毒性反映。(5)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 ,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 ,毒性反映增加。(6)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 ,同用时为了维持本品的血药浓度 ,须要时应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激素恒久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 ,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为此 ,目前临床上不主张将此二种药物同时应用。(7)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本品同用而加强和加速。(8)与甲氨蝶呤(MTX)同用时 ,可减少甲氨蝶呤与卵白的结合 ,减少其从肾脏的排泄 ,使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毒性反映。(9)丙磺舒或磺吡酮(sulfinpyrazone)的排尿酸作用 ,可因同时应用本品而降低 ;当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50μg/ml时即明显降低 ,>100~150μg/ml时愈甚。此外 ,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 ,从而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药物过量】过量中毒体现:①轻度 ,即水杨酸反映(Salicylism) ,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 ,体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 ;②重度 ,可泛起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 ;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 ;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卵白尿。过量时的处置:包罗引吐或洗胃 ,给予活性炭 ,监测及维持生命功效 ,纠正高热、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酮症等 ,保持血糖正常及监测水杨酸盐血药浓度降至中毒水平以下。一般说来 ,服药后2小时血药浓度为500μg/ml表明严重中毒 ,凌驾800μg/ml可能致死。给予大量碱性药利尿可促使本品排泄 ,但不应给予碳酸氢钠口服 ,因反而促使本品吸收。严重过量者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腔透析等。如有出血 ,给予输血或维生素K。

【药理毒理】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 ,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映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治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皮肤血流增加 ,出汗 ,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 ,除解热、镇痛作用外 ,主要在于抗炎作用。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 ,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本品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门。但肠溶片剂吸收慢。阿司匹林的卵白结合率低 ,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卵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效不全及雒娠时结合率也低。T1/2为15~20分钟 ;水杨酸盐的T1/2是非取决于剂量的巨细和尿pH值 ,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 ;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 ,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门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 ,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acid)及葡萄醛酸结合物 ,小部门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acid)。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 ;抗风湿、抗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而增加 ,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一般需7天 ,但需2~3周或更长时间以到达最佳疗效。恒久大剂量用药的患者 ,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 ,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 ,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异。尿的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 ,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 ,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 ,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贮藏】密封 ,在干燥处生存。

【包装】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100片/瓶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尺度】《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3365

【生产企业】委托方

        企业名称:山西cq9电子官网入口泰盛制药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山西省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医药园区

        邮政编码:037300

        电话号码:0352-7290991

        传真号码:0352-7290990

        受托方

        企业名称:山西cq9电子官网入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山西省长治县光明南路cq9电子官网入口科技园

        邮政编码:047100

        电话号码:0355-8096099

        传真号码:0355-8096055

        网址:www.zdjt.com

阿司匹林肠溶片
【成  份】阿司匹林
【功效主治】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
【规  格】40m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3365
产物说明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Asipilin Changrongpian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其化学名称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其化学结构式:

阿司匹林肠溶片

     分子式:C9H8O4

     分子量:180.16

【性状】本品为肠溶包衣片 ,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 ,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 ,也用于伤风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 ,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烧的病因 ,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 ,用药后可解热、使枢纽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 ,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 ,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枢纽炎:除风湿性枢纽炎外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枢纽炎 ,可改善症状 ,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 ,本品也用于骨枢纽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枢纽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 ,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可防止血栓形成 ,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哆嗦、人工心脏瓣膜、消息脉痿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投合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规格】40mg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 ,一次0.3~0.6g ,一日3次 ,须要时每4小时1次 ;②抗风湿 ,一日3~6g ,分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则应用小剂量 ,如每日80mg~300mg ,一日1次 ;④治疗胆道蛔虫病 ,一次1g ,一日2~3次 ,连用2~3日 ;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 ,然后进行驱虫治疗。(2)小儿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 ,每日按体外貌积1.5g/㎡ ,分4~6次口服 ,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 ,或每次每岁60mg ,须要时4~6小时1次 ;②抗风湿 ,每日按体重80~100mg/kg ,分3~4次服 ,如1~2周未获疗效 ,可凭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用于小儿皮肤黏膜淋投合综合征(川崎病) ,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 ,分3~4次服 ;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 ,分3~4次服 ,连服2月或更久 ,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 ,每日5~10mg/kg ,1次服。

【不良反映】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映。恒久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泛起不良反映。血药浓度愈高 ,不良反映愈明显。(1)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映(发生率3%~9%) ,停药后多可消失。恒久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2)中枢神经:泛起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 ,多在服用一定疗程 ,血药浓度达200~300μg/ml后泛起。(3)过敏反映:泛起于0.2%的病人 ,体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 ,服药后迅速泛起呼吸困难 ,严重者可致死亡 ,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症 ,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4)肝、肾功效损害 ,与剂量巨细有关 ,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 ,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禁忌】1、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映的患者。3、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4、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5、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 ,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6、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注意事项】1、制止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 ,包罗选择性COX-2抑制剂合并用药。2、凭据控制症状的需要 ,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可以使不良反映降到最低。3、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 ,都可能泛起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映 ,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映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 ,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映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 ,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以免使病情恶化。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 ,应停药。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泛起不良反映的频率增加 ,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 ,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4、针对多种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连续时间达3年的临床试验显示 ,本品可能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 ,包罗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药物 ,可能有相似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 ,其风险更大。即使既往没有心血管症状 ,医生和患者也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持警惕。应见告患者严重心血管宁静性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如果发生应接纳的步骤。患者应该警惕诸如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 ,而且当有任何上述症状或体征发生后应该马上寻求医生资助。5、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样 ,本品可导致新发高血压或使已有的高血压症状加重 ,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服用噻嗪类或髓袢利尿剂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 ,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包罗本品。在开始本品治疗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6、有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如液体潴留和水肿)病史的患者应慎用。7、NSAIDs ,包罗本品可能引起致命的、严重的皮肤不良反映 ,例如剥脱性皮炎、Stevens Johnson综合症(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这些严重事件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泛起。应见告患者严重皮肤反映的症状和体征 ,在第一次泛起皮肤皮疹或过敏反映的其他征象时 ,应停用本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妊娠头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 ,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 ,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在应用本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 ,在妊娠后3个月恒久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 ,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的最后2周应用 ,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恒久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 ,导致新生儿连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报道 ,在妊娠晚期因过量应用或滥用本品而增加了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不良反映。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 ,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 ,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故恒久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发生不良反映。

【儿童用药】小儿患者 ,尤其有发烧及脱水者 ,易泛起毒性反映。急性发烧性疾病 ,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 ,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有关 ,中国尚不多见。

【老年用药】老年患者由于肾功效下降服用本品易泛起毒性反映。

【药物相互作用】(1)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 ,因为本品可以降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生物利用度。再则胃肠道副作用(包罗溃疡和出血)却增加 ;此外 ,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 ,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醉氨基酚恒久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罗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2)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效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 ,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3)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 ,可增加出血的危险。(4)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恒久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 ,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 ,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 ,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 ,而且使本品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 ,从而增加毒性反映。(5)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 ,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品血药浓度升高 ,毒性反映增加。(6)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 ,同用时为了维持本品的血药浓度 ,须要时应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激素恒久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 ,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为此 ,目前临床上不主张将此二种药物同时应用。(7)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本品同用而加强和加速。(8)与甲氨蝶呤(MTX)同用时 ,可减少甲氨蝶呤与卵白的结合 ,减少其从肾脏的排泄 ,使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毒性反映。(9)丙磺舒或磺吡酮(sulfinpyrazone)的排尿酸作用 ,可因同时应用本品而降低 ;当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50μg/ml时即明显降低 ,>100~150μg/ml时愈甚。此外 ,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 ,从而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药物过量】过量中毒体现:①轻度 ,即水杨酸反映(Salicylism) ,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 ,体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 ;②重度 ,可泛起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 ;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 ;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卵白尿。过量时的处置:包罗引吐或洗胃 ,给予活性炭 ,监测及维持生命功效 ,纠正高热、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酮症等 ,保持血糖正常及监测水杨酸盐血药浓度降至中毒水平以下。一般说来 ,服药后2小时血药浓度为500μg/ml表明严重中毒 ,凌驾800μg/ml可能致死。给予大量碱性药利尿可促使本品排泄 ,但不应给予碳酸氢钠口服 ,因反而促使本品吸收。严重过量者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腔透析等。如有出血 ,给予输血或维生素K。

【药理毒理】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 ,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映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治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皮肤血流增加 ,出汗 ,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 ,除解热、镇痛作用外 ,主要在于抗炎作用。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 ,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本品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门。但肠溶片剂吸收慢。阿司匹林的卵白结合率低 ,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卵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效不全及雒娠时结合率也低。T1/2为15~20分钟 ;水杨酸盐的T1/2是非取决于剂量的巨细和尿pH值 ,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 ;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 ,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门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 ,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acid)及葡萄醛酸结合物 ,小部门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acid)。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 ;抗风湿、抗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而增加 ,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一般需7天 ,但需2~3周或更长时间以到达最佳疗效。恒久大剂量用药的患者 ,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 ,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 ,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异。尿的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 ,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 ,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 ,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贮藏】密封 ,在干燥处生存。

【包装】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100片/瓶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尺度】《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3365

【生产企业】委托方

        企业名称:山西cq9电子官网入口泰盛制药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山西省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医药园区

        邮政编码:037300

        电话号码:0352-7290991

        传真号码:0352-7290990

        受托方

        企业名称:山西cq9电子官网入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山西省长治县光明南路cq9电子官网入口科技园

        邮政编码:047100

        电话号码:0355-8096099

        传真号码:0355-8096055

        网址:www.zdjt.com